第100章 你有点危
自从上次一不小心把心里话秃噜出来之后,赵高开始对自己严防死守,讲话变得精简许多。
能闭嘴的他绝不张嘴,能少说的他绝不多说,深入贯彻了“少说话多做事”这几个字。
今天见到赵昌前来,他在打完招呼之后,汇报工作:“公子,各国字体的对照已经……”
赵高当前进行的,也算是字典编写工作的一部分。
赵昌在赵高将简化字项目收尾之后,又为他开了一个新项目,简单来说,就是翻译对照。
他希望赵高带人把各国文字也与秦字联系起来,再做一类新字典,为各国来往的人提供帮助,体现我们大秦有容乃大的精神(赵昌语)。
赵高信了。燃,继续燃,统统燃起来!
至于从哪国开始,赵昌提出贴心的建议:“秦与三晋来往亲密,不如就先从三晋开始。”
小高同学,远交近攻啊知不知道,先打哪个,就先整理哪国的字。
赵高懂的,往项目组里扒拉了一些三晋人,正式启动项目。
“可以,就按你的进度来。”赵昌如同往常一般鼓励两句。
这种事他本不想丢给赵高,但短时间内,他没有更重要的事可以安排,就先找一个一般重要的让人继续做。
在筹备方面,赵昌也没有让彭仓闲下来。
最近,三署的考试内容有了些许变化。
比如,综合应用题中,情景设置出现了“你是原赵地的县丞”“新民与秦人的争执”等让考生需要进行多方权衡的假设。
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需求,出卷组的规模也越发庞大。彭仓的知识量早已不足以支撑月考的推进。
彭仓已经从一个事事亲为、出卷改卷带人一手包揽的人,逐渐变成了协调管理、查漏补缺的人。
对于月考的变化,有的人适应得很好,有的人却别扭得很。
“新民如何能与秦人作比?我们是秦国,难不成还是新民之国吗?”
看着刚张贴出的标准答案,他对官方的回答不满意。
“你没看到题中所说,甲县原先多为赵人吗?”在一旁的汤岁听不下去,问。
“那又怎么样?”
“呵呵。你说得对。”说罢,汤岁转身离去。
汤岁的朋友随之离开,闲聊问:“从前不见你搭理外人,怎么今天……”
“我恐怕,我们要去往新设之县了。”汤岁感叹,“不然又何必接连出这样的试题呢?”
他的心静不下来了。
“这,应该不会吧,哪有那么多空置的县城能够派遣我们?”朋友迟疑。
汤岁也不想面对那种场景:“希望如此吧。治理新地之难,从题中就能窥见一二,如果放到现实中,该是多么棘手啊?”
如何与原居民妥协,如何让他们安分,如何平衡各类人的利益……这是无论刷多少题都没办法精通的东西。
各地有各地的势力纠缠,事情要放到具体场景中,给出适合当地的解决办法。
他的朋友想象一下,打了个冷颤:“我宁愿被罢黜回家种地,唉,还是算了,难也没有办法。硬着头皮也要顶上。”
“连你也能认识到难处了,看来这几次的题出得是好。”不知道这是谁的想法。
“说话别太过分啊!”
——
“啊啾!”赵昌打个喷嚏,他没反应,身后的鱼先如临大敌。
“公子!”对于上次赵昌生病,鱼复盘之后非常愧疚。他认为,如果不是自己不够细心,如果自己在公子那天出门时就能发觉不对,事情一定不会演变得那么严重。
他太轻率了,竟然忘记了公子也是会生病的。
“没事,是因为粉尘,不是冷的,更不是病。”赵昌被鱼的突然出声吓了一跳。
鱼提议:“公子,不如请太医来看一看吧?”
潜在病人的一面之词,不可以信。
赵昌折中一下:“……让安看一看就行了。只是这样就请太医,实在是小题大做。”
上回病过之后,秦王给他新加了一个会医的人随行,那个人就是安,平时负责关注赵昌的身体健康。
“好吧。”鱼道。
安经过贴心的检查,给出诊断结果:“公子无事。”
“我就说吧。”赵昌看向鱼。
鱼理直气壮,我是担心公子,我没有错。
这人身上正气凛然,让赵昌忍俊不禁:“行吧,真有你的。”
他最近的心情本就很好,各线程在按照计划前进,暂且没有遇到太大阻挠。
秦王也同意了扩大纸张的生产,最好在这几年,先让内史各县能够广泛推行月考。考核,是刻在秦人骨子里的执念。
现在纸张优先供应考试。且在赵昌的建议下,当前只允许纸运用在考试上。
因此,去年虽然纸突然出现,掀起过讨论的风潮,但波及范围不够大,只局限在能够考试的郎官周围。
在成为两天热点之后,纸的相关话题就偃旗息鼓,迅速被其余热点掩盖。
比如,赵国的大地震。
趁他病要他命,秦王攻赵的心,在收到赵国地震的消息之后,又动了。
正是有这种天时地利在,哪怕当时韩国在进献南阳,哪怕眼看着就能灭掉韩国,秦朝堂上下也没有停止筹备攻赵的脚步。
赵国此次的地震百年难遇,地面甚至裂开了东西宽一百三十步的裂沟。
但发生地点不在邯郸附近,而在偏远的代地,没有即刻影响到赵国的首都圈。
不然,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秦国恐怕根本不会有时间搭理韩国。
按照秦王的规划,与赵决战的时间不远了,不是今年就是明年。在赵国脱离地震的影响之前,必须跟它再打一仗。
赵昌对此也有所猜测。趁火打劫啊,很正常。韩和赵,现在都有点危啊。
他在心里计算各个项目完结的时间与后续的推进工作,尽力让培养人手的速度不要被灭国的脚步甩在身后。
繁忙在正事中无法抽身,但近来有一件事,让赵昌不得不分出一些注意力关注。
“华阳太后又病重?”她不是一直在病重吗?这些年身体好得断断续续的,毕竟年纪也大了。
不对啊,这回,是不是要病危了?
赵昌第一个想到的是扶苏。华阳太后是楚系的重要人物。他放下手中的工作,去找大哥,聊起这件事。
扶苏没多大反应,他与华阳的感情并不深厚,叹息说:“人的生老病死,是自然的常态啊。”
“……怎么做出这样的感慨了?”
扶苏笑道:“只是突然这样想而已,昌何必一脸担忧地看着我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