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 公平嘞
“以雍县供应北地和陇西,栎阳或许能支持上郡和上党……”
赵昌在思考造纸新工坊能辐射的学室范围。
“上党,上党,赵地,应该怎么办才好?”赵昌写写画画。
“不能只考虑老秦人,最好,再放一些韩人。重要城池主要由秦人把守,就像邯郸、武城、乐城……其他的次等重要的,或许可以适量挑选一些韩人,令长丞看情况安排,还有……”
赵昌在草稿纸上列出赵国的部分县城,添添改改,不断勾划。又写了几个颍川郡的县令勾连。
“要让他们考察一些不错的故韩吏员调去赵地治理吗?之后再从学室提拔秦人,填补这些韩吏的空缺。如果以韩人为跳板缓冲,这样做可行吗……”
等等,我为什么要想这么细致。
完了,我被病毒感染了。
赵昌木着脸放下笔。
一定有哪里不对劲,我是不是不小心被pua了?
想到最近秦王要求的越写越详细的作业,想到逐渐养成的思维方式,赵昌自闭伏案。
“都是他的错啊!”
鱼抬首望天。公子又开始抽风了。
秦王作为被念叨的罪魁祸首,对此毫无所觉。
他正在看间谍们的汇报成果。
顿弱已经收买了赵王亲近的大臣郭开,让他在赵王身边时常发表担忧李牧拥兵自重的言论。
郭开,想要再往上爬。
他虽然受赵王喜爱,却并非权臣。
他不擅长率军打仗,也没有通过外交立功。这就足够阻拦他的升迁之路。
由于当前局势,赵王更依靠武将。郭开无法从李牧这里牟利,便想,倒不如换了他,换上一个和自己关系更好的将领。
这样以后自己在军队也有实权大佬能说得上话。
但怎么动手是个问题。
前几年接连不断的秦赵战争,几乎耗光了邯郸原本的守军。
现在赵国南北抵御秦国的军队,主力其实都是李牧带出来的北部边防军。
如果毫无缘由地撤换主将,赵军恐怕有不少会当场造反。
郭开只想拉拢更多权势,暂时不想找死。他开始沉浸在谋划之中,试图寻找更多力量,与人联手替换李牧。
秦王放下简报。
他又拿起另一份王翦传回的上奏。杨端和率领河内郡军包围邯郸,羌瘣率东郡军进攻东阳,王翦还在和李牧僵持。
王翦一如既往,报完战果,算完损耗,伸手要粮食装备,希望后勤照着供应。
秦王看完,也一如既往地同意,不做催促。
他想,照这样下去,今年秋收不可能息兵,上郡、河内等地要多加注意,不能欠收过多。
安排完毕,秦王又看王贲的汇报内容。新郑的平叛工作,秦王在思考过后,点了这位老将军的爱子出马,并让他处理后续。
“父父父。”赵昌正是在这时候揣着自己的意见稿来了。
秦王眉头一拧。
奇怪,这种突然生出的焦躁是怎么一回事,有点想揍人。
“简牍留下,你可以走了。”秦王冷酷无情地驱逐。
赵昌甚是心痛。我一句话都还没说啊!
他从袖子里掏出两卷简,依依不舍地放在案上。
然后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。
“唉。”赵昌出去之后深沉地叹气,“人啊,真是善变。你说是吧?”
鱼眼神游移。
公子,你知道的,其实我是哑巴。
“算啦,他自己看也很好,终于不用我面对面讲解了。”赵昌心中感动。
我爹长大了!
省去奏对的时间,赵昌乐颠颠地去咸阳学宫溜达。
托赵高抄作业大法的福,学宫里韩人的心总算再次沉静下来。
他们没有空闲时间思考太多疑问,必须集中精力完成作业。
如果写不完,就要被学令挂出来丢人现眼。伤害性不大,侮辱性极强。
赵高对大家积极的态度感到满意:“果然不出我所料,如果抄一遍不能解决问题,那就抄两遍。”
他已然变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样子。
一时之间,李智的地位下降,赵高成为私下排行榜里韩人最不想见到的人。
但明面上,赵高的风评还挺不错的,尤其是在韩人家长界。
在赵高的严格要求下,不管这群摆烂纨绔的学术水平怎么样,起码他们写的字规整许多,人也老实了很多。
“这应该能开始用来装订了吧?”赵昌琢磨着压榨免费的抄字工。他还惦记那个由于众人字太丑而胎死腹中的赚钱计划。
赵高因此想起一件事:“公子,近来有人说,这是纸。”
嗯?这不是纸还能是什么?
“……哦,对。”赵昌反应过来了。
纸在宣传中是给三署与学室考试的东西,不曾流通在外。凡是被售卖的都有艺名溢价。
卖到各国收获的钱,基本又都被秦王砸进持续收买各国带路党的事业中。
主打一个从哪里来就用到哪里去,循环使用,不浪费。
“说就说吧。没什么要解释的。”布匹尚且有粗细,纸也分点档次,没有问题。就算有几个人猜中也没事,这些年铺垫下来,纸的来源已经不重要了。
赵高却道:“智……大概解释了几句。”
“他怎么说?”赵昌已经可以想象答案了。
赵高转述内容。
李智对此类讨论的回应是,纸是秦国为了打破云纹雪垄断,努力做出的东西,由于技术限制,还有不少瑕疵,但以后它会变得更好的。我们想让大家实现云纹雪自由!
“咳。”赵昌无法评价,但这回答仔细一想还算正经,不太出格,“传言是自由的,该怎么流传没必要过多关注,只要保证不会出现太过分的言论就好。”
赵高明白,然后聊起下一件事:“公子,关于武比……”
“那是竞技,不能称为武比。”赵昌开始看赵高的企划。
“射术一类的,还是暂时取消更好。最近两方应该还是偶有争执吧?最好先不要设置需要武器的项目,也不要安排进行正面搏斗,防止出现意外。”
如果有人比上头了,不小心造成伤亡,可能会激化矛盾。
“剩下的就按照您的计划来,让他们借此宣泄一下平时的压力。”
赵昌听李智说过赵高逐渐传开的名声。
由于赵高不想特殊对待韩人,不搞歧视。为了让韩人没空瞎想而加作业时,相对应的,秦人也不可能闲下来,作业一起猛猛加。
靠着这份公平,赵高收获了双方的差评。学宫里还有一小部分秦人与韩人因此找到了共鸣,关系变得微妙和谐。
这迷之走向是赵昌从未设想过的。
只能说,这个拉仇恨能力,确实开始展现赵高的风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