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4章 有你这么反思的吗

行刺一事,对于执行的刺客大约都是舍生取义,对于谋划的制定者则往往会透露出一种垂死挣扎,或是不择手段。

此乃小道,再大的义理也盖不住幕后黑手暗藏的胆怯。

因此,对于昭氏而言,刺杀的指使者被栽赃到自己这边,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好事。处理不好又会影响士气。

“但是……如果不去获得秦国的帮助……他们会不会怀疑您呢?”

楚王没弄懂这之间省略的内容,但他听懂了一件事:“谁?为什么要怀疑我?”

“那两位死得突然,一位调控物资的采购与仓储,一位管理族内的礼仪大小事。我担忧他们疑心自己是遭遇了背叛。”

打昭氏打得好好的,也没遇到什么坎,但莫名其妙就有族人被针对了。除了是老对手做的,其他嫌疑人也不少。

楚王明白了,怒道:“他们还能怀疑是我做的吗?”

李智沉痛点头。

本来就是这样,他们之间只有岌岌可危的联合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散伙,刀剑相向。

现在迟迟没有人站出来认领这件事,万一就是楚王看景家办事太顺当,人为制造困难,想要反悔。这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
“也许不会有这样的发展,但应当先行考虑。”李智满怀担忧,继续说,“如果不想依靠秦国的力量,那就应该快些阻拦景氏了。”

现在需要转换目标了。在他们先变卦之前,咱们得先悄悄变卦啊。

“我要想一想。”楚王只觉得周围都是敌人,心中生出了盛夏般的烦躁,恍惚竟感受到聒噪的蝉鸣,回神看到细嫩的绿叶,原来仍旧是春天。

——

咸阳。

“哈……”赵昌打了个哈欠,“天气暖了,果然容易犯困。”

他躺到自己的摇椅上,晃晃悠悠,睡意渐涌。

好想一睡不起,如果醒过来之后能世界和平就好了。

可惜临入眠之前的这个念头没有成真,小憩结束,他不仅要继续面对现实,还要被叫去见老爹。

秦王选择尊重儿子“没事干时中午就要眯一会”的习惯,不在人浅眠的时候故意搅和,而是等到估摸着差不多醒了再发动召唤。

“看看吧。”秦王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带歪了,现在也有些困倦。

他递过去的是鲁人提交的内容,原本他想直接用语言简短地转告,但见到人之后,有些懒得张口,还是决定让儿子自己看。

赵昌看老爹说完话就开始严肃地发呆,又瞥了他好几眼,才阅读文字。

简短地说,这是一篇含蓄认老大的发言。

再深入一点,这是求助。

鲁人盘得有点大,惹人注目,而且原本楚国内的拉扯有要一边倒的趋势。依附昭氏的其余人嗅觉灵敏,主干稍一显露颓势,就大难临头各自飞,更有甚者,直接跳反。

之前虽然有断断续续的楚军来打过鲁人,但最后不了了之。

现在看这架势,说不定很快楚人就有空闲,能够集中兵力来收拾小小鲁地了。所以,救一救啊。

“……这真是……识时务。”赵昌看了一遍,有点疑惑,“是不是缺了什么?”

想请人出手,居然没有说愿意付出的代价。当秦国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大好人吗?不拿出实际的东西,是不能让他们心动的。还是说觉得付出一个贴心的理由,能让秦与楚对决就够了?

相较于一个随便就能捏造的开战原因,真正重要的应当是开战的时机,整体应该按照自己的节奏走,不能因为鲁人就打乱计划。

如果鲁给予的诱惑不够,那秦还不如看着楚国调集兵力平叛,反正这样也能再削弱对方的力量。

“缺了……”秦王从放空中回神,也打了个小哈欠,“或许是个自大的人……”

觉得可以贪到便宜。

“……也或许,他们还没有谈妥。”

秦王对于鲁人那边的了解不多,但从探得的简短耳闻里,鲁公的班底中喜爱享乐的人并不在少数,刚起事没多久就浪起来,也不去考虑楚国的反应。还可能是考虑过了,认为无法抵挡,所以在及时行乐。

就算楚人不打过去,用不了多久,他们说不定就能把自己玩崩。

这些人大概是不认为自己可以指望秦国做些什么的。自然也就不会认真思考能够付出什么。

“但是,这都不重要。”秦王压根也没

指望过鲁能派上大用处,“先前印出的文书,可以发放下去了。”

“原来这才是您呼唤我的原因。”赵昌说。

要正式开始造势了。

从时间上看,推动想要传播的内容在国土内四散,计时应当以月为单位。

等到舆论上的安排差不多奏效,现实至少已经是夏末秋初。

提到正经的重要话题,秦王也变得精神起来,说:“先前搁置对于雪的讨论,事情已经差不多结束,现在正应该给出回应与解释。”

赵昌点头。

借治雪一事收编了新人,给出了补偿……目前人们开始耕作,天时让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目前应做的事情上,但大雪带来的影响并没有完全结束,比如南方各县各乡也在慢慢推动增炕计划,由官府给点改造的支持。

而秦王的那些回应与解释,如果让讨厌秦国的人看到,还挺气人的。

下发到各处的内容要求官方人员对此讲解,除此之外,还有李斯等用播撒出去的“民间”力量推动。

尤其是谣言的起始地,原属魏国的砀郡,多了不少额外关照。

“这就是……秦王的反思?”张良一向关注周围的风吹草动,很快发现了不同,看到那个告天下书,他不免感到荒谬。

不……世上怎么还有人是这样反思的?

遇到天灾,就不心虚一下自己干的缺德事吗?怎么就这样极其有理有据地反思出完全相反的结论?

到底谁家的天灾不是惩罚,反而是考验啊。

为什么这么自信地说出这种“上天是看重我们”“上天在磨砺我们”的话?

“秦人……”会信吗?

会信的。

没有人愿意认为自己是不好的,他们一定会相信这样的话。

“灾难……为什么会是天命呢?”张良从中看到了一种顽强的不屈的傲慢,不仅仅凝结在秦人身上。

他深深地叹息,再次回忆自己的过去,一遍又一遍地回想国破家亡四处流窜的经历,就像溺水之人攥住救命的稻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