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求速死醉剑书生

第三百四十章 吾此生必破瓦剌!

随即,鬼力赤抬头望向苍天,愤恨的道:“长生天啊!你为何助明贼不助我鞑靼,难道我鞑靼真的要灭亡么?”

阿鲁台、马儿哈咱、也孙台等官员闻言,皆是露出哀伤之色,别说鬼力赤,就是他们也隐隐绝望,只是不敢说。

鬼力赤枭雄末路,泪流满面,忽然,鬼力赤感觉到脸上一凉,不是眼泪,而是别的东西,他猛地瞪大眼睛,不敢置信地望着上空,他伸出手,鹅毛一样的雪花落入了鬼力赤的手中。

“下雪了?终于下雪了!长生天啊!你终究没有抛弃我鞑靼啊!”说话间,鬼力赤的脸上露出狂喜之色。

鞑靼太尉阿鲁台跪地,喊道:“大汗,您的心意,长生天听到了,如今天降大雪,这是长生天要拯救我鞑靼啊!”

阿鲁台起头,其他的大臣们也纷纷跟着一起呼喊“天佑鞑靼”、“天佑大汗”之类的话。

不管他们信不信,鬼力赤信不信,至少跟随鬼力赤的兵卒与族人是信了。

崩溃的士气与人心弥补了不少,鬼力赤也重新恢复了生气,当即下令休整,待明日斡难河结冰,便渡河远遁,一定要逃出明军的魔掌!

洪武二十六年,十一月中旬,对于鞑靼来说是一个难熬的、难忘的时期。

大明梁国公蓝玉,在斡难河大破鞑靼后继续追击,顶着风雪又连续两次追上鞑靼,将鞑靼主力战力削减到了仅剩下三千余人。

鞑靼的牛羊等物资,也被明军缴获,待鞑靼残兵败将逃出明军追击的时候,已经是十一月下旬。

斡难河一系列战役,也被视为鞑靼灭亡的重要节点,自此之后鞑靼越发衰落,最终,在十年之后,鬼力赤与他的鞑靼一起消失,被历史长河所淹没。

杭爱山,东麓。

当天还未降雪前,明军与瓦剌与杭爱山激战,整整三日时间双方你来我往。

瓦剌军的战力与战斗意志,要比杨帆想象中要强得多,由此也不难看出,佛家奴与明廷交好的这段时间,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。

黄昏,瓦剌大汗佛家奴登临高处望去,明军正在缓缓撤退,激战了一日,瓦剌的伤亡可不小。

左丞相阿木尔劝说道:“大汗,我军已经鏖战了三日,再拖延下去也是打不赢明军的,天迟迟未降雪,我们……还是撤退吧。”

三天来,瓦剌折损的兵卒多达六千人,虽然他们占据了地利优势,但明军的洪武大炮太厉害了。

从下方往上方轰,轰地瓦剌军苦不堪言,更让瓦剌将领不能理解的是,瓦剌大汗佛家奴的态度,十分坚决。

他死活不肯再退,就是要与明军在杭爱山耗下去,哪怕士气低落,死伤众多。

大将全国公观童眉头紧锁,看向佛家奴,强硬如全国公观童,也萌生了撤退的心思。

他犹豫了片刻,对佛家奴说道:“大汗,这次末将同意阿木尔先生的话,我们不能再打了,将士们全无战意,这仗我们打不赢的。”

佛家奴的目光始终望着明军,他指着撤退的明军,道:“辽东三大营,破金山、定高丽,战鞑靼,战无不胜攻无不克!”

全国公观童与阿木尔对视了一眼,有些懵,不明白佛家奴为何突然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,虽然佛家奴说的都是事实。

佛家奴深吸一口气,道:“当初辽东军灭金山,我们逃了,在三峰山我们逃了,如今到了杭爱山,眼看着要降雪,我们还要逃么?”

佛家奴的脸上露出复杂的神情,有浓浓的不甘心,也有屡次战败后的愤怒与恐惧,他对全国公观童与阿木尔道:“本汗不能退,这一退在将士们心中,我军永远不能战胜大明的辽东军,那样,军心才是真散了!”

佛家奴,这位昔日仰慕汉家风华的纳哈出二公子,露出坚毅之色,道:“所以我们要坚守在这里,哪怕不能赢他们,也要咬着牙坚持!”

佛家奴吐露心声,让阿木尔又惊又喜,惊讶的是佛家奴居然考虑了那么深远,喜的是他终于有了人主的决断与思索,有了成为人主的坚定与勇气。

阿木尔的眼眶红了,他们一路从金山逃命逃出来,辅佐佛家奴,阿木尔花费了全部的心血。

如今,佛家奴终于开始蜕变,在佛家奴身上,阿木尔隐隐见到了其父亲纳哈出的影子。

阿木尔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,道:“大汗有此等决心、见识,臣愿追随大汗死守杭爱山,就算耗尽最后一滴血,也要将明军耗走!”

全国公观童同样心潮澎湃,说道:“末将之前不曾懂大汗的心意,惭愧,末将愿意效死命,死守杭爱山!”

佛家奴死守杭爱山,与明军鏖战,从洪武二十六年十一月中旬,一直打到了下旬。

历经七日时间,瓦剌军死伤将近一万五千人,而明军死伤也达到了六千人左右。

对于辽东军来说,这样的战绩并不能接受,杨帆亲自督战,与瓦剌军激战。

就在瓦剌快要撑不住的时候,一场大雪彻底改变了局势,使得明军的攻势不得不停下。

杭爱山上,见到大雪降落的瓦剌军欢呼雀跃,他们知道这场大战结束了。

寒冬彻底来临,若杨帆还要围困杭爱山,就要面临补给线断绝的危险。

杭爱山下,明军大营。

李景隆恼怒地锤了一下沙盘,道:“还是晚了一步,再给我们三天,不!两天!杭爱山一定能打下来!”

不止是李景隆觉得可惜,便是瞿能、沈炼等人都觉得此前的努力全都白费了,懊恼极了。

杨帆见众将这般,微微一笑,说道:“大雪漫天,会越来越冷,等风雪稍稍小一些,我军便开始往南回撤,此战,到此为止了。”

李景隆看向杨帆,道:“大人,您……就不气恼么?我军差一步就可诛灭瓦剌!”

杨帆仰面而笑,环视众人,道:“本将知道诸位都想立功,立下不世之功将来青史留名,难道本将就不想诛灭瓦剌么?然瓦剌固守杭爱山,想要突围的话杭爱山四通八达,我们目前的兵力难以堵住他们,是佛家奴不想走。”

他轻声为众人分析当前的局势,击溃瓦剌主力,却没有找到瓦剌的老巢,毁掉瓦剌的牛羊等资源,瓦剌就能春风吹又生。

杨帆的声音柔和却有力,道:“为将者要审时度势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为不智,诛灭瓦剌今年不行,但是我们还有明年,本将向你们保证,明年我大军出征,必灭掉瓦剌,横扫杭爱山、唐努山,荡平瓦剌!”

杨帆的自信感染了众人,瞿能脸上愁容尽退,道:“好!大人说行那就一定行!他佛家奴跑不了,早晚步他父兄的后尘!”

李景隆深吸口气,说道:“大人说得对,今年要一战灭瓦剌的确太困难了,是我太着急了。”

洪武二十六年,十一月中旬,杭爱山之战结束。

此战辽东军斩敌一万五千余人,削弱了瓦剌的有生力量,虽然没有彻底打垮瓦剌,却也为次年明军北征打下了基础。

明军撤离杭爱山,憋屈了数日的佛家奴命人占领了明军的大营,在杨帆的帅帐中,发现了他的亲笔信。

上面不过寥寥数字:吾杨帆,此生必破瓦剌!

洪武二十六年,十一月下旬,大明梁国公蓝玉、长安侯杨帆班师回朝。

蓝玉率领大军从密云进入关中,杨帆则先是返回辽东,又从辽东前往应天述职。

洪武二十六年,十二月初,应天。

冬日来了,大明都城应天一片雪白,不过应天的血却与辽东等北地不同。

虽有薄雪却不浓烈,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太子朱标,以及文渊阁大学士宋讷于雪中漫步。

朱元璋的须发皆白,脸上挂着浓浓的笑意,道:“蓝玉与杨帆在北边仗打得好啊,鞑靼已经基本被剿灭,剩余几千人成不了气候。”

至于瓦剌那边,因为天气原因的确无法继续进攻,朱皇帝也理解杨帆的做法。

朱标的脸上也是喜气洋洋,说道:“剿灭鞑靼扬我大明国威,梁国公与长安侯,不愧为我大明的将才,父皇,这明年还要继续用兵!”

朱标相信,只要再进攻一次,明年就能彻底打消北境的威胁,还大明北方至少十年的太平。

朱元璋点了点头,忽然停下脚步,看向文渊阁大学士宋讷,道:“宋大人,来了这么久为何一言不发?”

宋讷闻言行礼,小心翼翼地说道:“陛下,臣不懂兵事不敢随意发表意见,不过,臣这里有两件要事要与陛下说。”

朱元璋笑了,说道:“哦?你宋大人又有什么事情要说?莫不是国子监又闹腾了?”

说起国子监,就不得不提大明建立之后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匮乏的问题。

经历了元末乱世,军阀混战,百姓流离失所,人才也在混战之中损失殆尽。

洪武朝收服燕云十六州,光复了北方的汉土,版图空前增加,人才自然是缺口极大。

故朱皇帝还曾经从读书识字的地主豪绅来做官,最多的一次任命了三千余人。

可即便如此,人才还是不够用,后来国子监成立,这国子监里面的人才就被称为“监生”。

然而,国子监监丞对国子监监生的官理却是极为严苛、严酷,这造成了监生的集体不满,在洪武二十六年年中,便闹腾了一次。

宋讷叹了口气,说道:“国子监的监生联名上书,请陛下惩治监丞……”

宋讷话还未说完,朱元璋便挥了挥手,道:“监丞乃监督监生,有错要罚,这又有何不对?不必再说了。”

宋讷剩下的话全都咽到了肚子里,道:“陛下,臣还有第二件事要说,自燕王殿下攻取安南后,海运便越发昌盛,琼州府知府上书,请陛下设‘琼州市舶司’,以促琼州府之海贸。”

大明攻占安南,开始了经略南洋的进程,而第一个受益的就是沿海地区,琼州府便是其中之一。

琼州府便是后世的海南岛,位置得天独厚,看着泉州市舶司等地赚地盆满锅满,琼州府干着急。

朱皇帝微微眯起眼睛,道:“咱记得年中的时候,曾有官船巡逻,发现了有商贾私自利用海船私下贸易,那件事差的如何了?”

朱元璋年事已高,朝中很多事务都交给了朱标,朱标想了想,说道:“启禀父皇,此事已经查明,涉案的三家全部按照刑律处罚了。”

朱皇帝点了点头,喃喃道:“海贸发展得快啊,若不是有倭寇时不时地闹腾,这两年市舶司的收入会更多,琼州市舶司的事容咱再想想。”

朱皇帝隐隐能感觉得到,这海贸或许未来能成为大明的经济支柱之一,但开琼州市舶司,朱皇帝总觉得这琼州市舶司未来会脱离他的掌控。

不止是市舶司,这海贸的生意赚钱,未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商贾私下经商。

若商贾联合在一起,与那些沿海的世家大族沆瀣一气,那海贸的利益,还能进入大明的国库么?

一瞬间,诸多念头在朱皇帝的脑海里面流转,他让宋讷先下去,此事他要再想想。

朱标看出了朱元璋心有疑虑,虽然不知道朱皇帝在疑虑什么,但朱标还是给出了中肯的建议:“父皇,开琼州市舶司是好事,若您还有疑虑不妨等杨先生来京城述职,问问他的意见。”

朱元璋闻言眉头渐渐舒展,道:“人一年纪大便容易糊涂,瞧咱这记性,好,等杨帆回来再说。”

朱皇帝的嗅觉一如既往地敏锐,而海贸利益之大,的确在明朝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,这些力量后来甚至毁掉了郑和七下西洋建造的宝船,以及宝船的建造图纸、地图、水文资料等珍贵的文献,断了大明至关重要的海贸收入。

而为了防患于未然,杨帆又将在沿海各省,掀起一番血雨腥风。

不过此刻的杨帆还不知道未来的事情,他正优哉游哉地前往京城,沿途欣赏各地的雪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