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求速死醉剑书生

第三百五十一章 朝廷为主,商贾为辅

辽东,广宁卫。

过了广宁卫不远,便是山海关,杨帆坐在马车里面微微眯着眼,对李景隆说道:“九江,这盘棋,你要输了!”

李景隆眉头紧锁,眼珠盯着棋盘,冥思苦想破解之法,杨帆嘴角上扬,道:“九江,要认输乎?”

杨帆与李景隆对弈,十次有九次输,好不容易要赢下一盘,笑容压都压不住。

李景隆的棋子摇摆不定,最终将棋子一扔,道:“大人棋艺高超,我……输了!”

杨帆仰面大笑,看向一旁的杨士奇,道:“士奇传授给本官的奇招果然厉害,哈哈哈哈哈!”

杨士奇的脸色微微涨红,道:“雕虫小技耳,让两位大人见笑了。”

李景隆白了杨士奇一眼,埋怨道:“好你个杨寓,传授大人奇招却不教我?不成,你得教教我,回头我杀大人个人仰马翻!”

杨士奇随着杨帆去京城述职,一路上相随左右,也了解杨帆与李景隆等人的关系与相处方式。

公事上,杨帆从不含糊,威仪十足,私下里杨帆很随和,与李景隆、瞿能等人亲如兄弟。

杨士奇苦笑着拱拱手,说道:“下官,遵命。”

收敛了棋子,杨帆与李景隆再次对弈,李景隆轻声说道:“大人,辽东各部落内迁的事情,您真的不准备做些什么?”

辽东军主力西征蒙古,在刘伯温、刘琏、吴亚夫等人的主持下,各部落内迁开始,建州部李成善在一旁辅佐,将大大小小的部落全都迁移到辽东的各处。

初时辽东军没有离开多久,余威尚在,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,可没有多久,生了变故。

苦夷部剩下的人不愿意离开苦耶岛,还有野人女真与海西女真中的辉发部,也冒出人来反对内迁。

辽东军主力西征,刘伯温在处理此事上十分老辣,并未贸然激起矛盾,他采用“赏而不罚”的方式,按时内迁进入辽东的,有奖赏,有朝廷的补贴。

迟迟不愿意内迁入辽东的,刘伯温采取劝说的方式,多次派人前去交涉。

自然那群硬骨头、心怀鬼胎的家伙依旧不愿意内迁,刘伯温便告诉他们,继续拖延之前朝廷给的扶持,会逐渐减少。

到这时候,刘伯温依旧没有与他们撕破脸,就这样耗着,直到辽东军大胜鞑靼的消息传来。

杨帆摩挲着棋子,轻声说道:“做什么?出兵征讨那些部落么?我辽东军携大胜之威归来,聪明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。”

杨帆抵达义县后,没有返回辽阳城,而是让三大营回到了辽阳城附近休整,他与李景隆、瞿能等人则直接前往应天述职。

“锦衣卫正在严密监视,那群家伙翻不起什么风浪,就算闹腾起来平定即可。”说着,杨帆看向杨士奇,道:“布政使司内编写黄册、鱼鳞册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了?”

杨士奇闻言想都没想,回应道:“启禀大人,人手已经备齐,就等明年开春内迁彻底结束,就可编写户籍,将内迁之人全部编户。”

顿了顿,杨士奇又说道:“不过大人,如此着急地编纂户籍,将那些人变为大明百姓,是不是操之过急了?”

杨帆笑了笑,让杨士奇说一说原因,杨士奇也不客气,将他的忧虑讲出来。

其一,各部落的人鱼龙混杂,而内迁之后又将其拆解到了辽东各地,多者成百上千,少的也有十几人、几十人,他们分散后固然不好形成合力,但给辽东承宣布政使司的管理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。

其二,各部落的人在不少大明百姓眼中,那就是蛮夷,分散杂居容易产生各种矛盾,若矛盾越闹越大,仇恨积压深了,未来就有爆发民乱的可能,给辽东埋下了祸根。

其三,辽东的汉人数量还是太少了,虽然朱元璋曾经迁移百姓过来,且这些年辽东发展不错,吸引了很多人来定居,但人口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。

汉民乃大明之根骨,乃大明之主干,主干不强如何稳得住局势?

杨帆看着杨士奇,现在的杨士奇还未到达未来内阁首辅那般老辣,但他观察局势,洞悉事情真相的才能已经开始显露,杨帆对此很是满意。

杨帆想了想,说道:“士奇,本官强行让各部落内迁,固然会产生你所说的前两点弊端,但对于未来百年的大明辽东来说,是好的。”

他指了指自己还有李景隆,道:“人力有时而尽,人的寿命也由上天注定,大明开国的能臣良将终有走的一天,不可将这麻烦事留给后人,本官,从不相信后人的智慧。”

“编户齐民,将那些部落彻底消化,趁着我辽东兵强马壮,再对那些部落首领的子嗣行教化之事,让他们彻底成为我大明的汉民,只要有三五十年时间,辽东无忧矣!”

至于杨士奇说的第三点,杨帆入京述职也是为了此事,他会向朱皇帝进言,再迁移百姓到辽东,充盈辽东的人口,而永安都司,辽东也会陆续迁徙人口过去,将原本那些部落生活的区域占据。

杨士奇听完杨帆的打算,佩服得五体投地,道:“杨大人深谋远虑,士奇远远不能及,士奇佩服!”

杨帆仰面而笑,道:“休要妄自菲薄,你有前面的那些见识,已经不俗。”

他们正说着,马车外忽然传来王图的声音,“大人,太子殿下来信,请您过目!”

朱标来信?

杨帆微微一怔,叫王图将信件送进来,待拆开一看,原来是朱标与杨帆说起了琼州府请开琼州市舶司的事情。

朱皇帝想要等杨帆到了应天听听他的意见,朱标来信,让杨帆先做个准备,好好想想此事。

杨帆索性也不下棋了,与李景隆、杨士奇就这件事谈论起来,李景隆的态度很明确,他觉得大明已经有了市舶司,且这些年收入都不错,尤其是泉州府那边早些年杨帆过去整治了一番。

既然这些市舶司情况良好,不妨在琼州府也开一市舶司,谁会嫌弃钱多呢?

杨帆并未凭借李景隆的意见,而是看向杨士奇,杨士奇想了想,说道:“士奇觉得,开市舶司是一方面,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朝廷海贸与民间海贸的关系。”

杨帆闻言神情微微一动,道:“士奇继续说,为何要平衡朝廷海贸与民间海贸的关系。”

洪武年间,由于倭国南北朝战事频发,大量的倭寇横行于海上,进攻大明的沿海地区,泉州市舶司因此遭遇过重创,其他的村镇乃至于城池,也都被倭寇洗劫过。

因此朱元璋一度收紧了海贸,后因杨帆的努力,才没有让市舶司被关闭,还纠察出了一批尸位素餐的官员,使得大明的市舶司逐渐焕发出生机。

泉州市舶司、广州市舶司、宁波府市舶司,三个市舶司发展得有声有色。

随着安南平定,回归大明的统辖,未来海贸只会越来越发达,产生的利益也会越来越多。

杨士奇轻声说道:“下官虽生于江西,然有不少好友皆来自福建、广东两地,这海贸受益越来越大,民间商船行商是必然。

从市舶司掌控的港口出海,需要经过朝廷检查货物、向朝廷缴纳税银,但走私的商船不用,这一来一回利益太大了,故如何平衡利益,打击商船走私,乃重中之重。”

李景隆是武人,对政务并不通晓,听闻杨士奇的话,李景隆轻哼了一声,他大手一挥,道:“我大明水军纵横天下,还怕他小小的商船不成?水军横行于江海之上,我看谁敢走私!”

李景隆认为,靠着武力镇压与严刑峻法,就可灭杀走私出海的事情发生,但有利益可做的事情,哪怕是杀头都有人做,没利益的事情就是刀架在脖子上,都不一定有人去做。

杨士奇露出一抹苦笑,道:“民间商船众多,有大有小,很多都没有登记在册,这些商船偷偷出海,不走寻常的路,大海茫茫水军如何拦得住?”

“故士奇以为,这对待海贸之事,堵不如疏,可以‘朝廷为主,商贾为辅’,由朝廷牵头海贸,辅佐以商贾行商,这样既能保证商贾海贸的安全,防备海贼,又能收缴赋税。”

杨士奇的思路,乃是让利于商贾,从而让私下走私的商贾减少,将他们绑到朝廷一边。

不过,杨士奇的办法虽好,却有一个弊端。

“士奇的办法不错,但这如何保证官与商在合作的时候,不会沆瀣一气,将本该属于朝廷的银两贪墨,致使赋税减少,是必须解决的问题。”

杨帆太清楚那群官员与商人的本性了,朱皇帝在的时候他们都敢贪墨,若有一日洪武朝结束,仁善敦厚的朱标继位,那群官员只会更加肆无忌惮。

大明朝在历史上灭亡,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,但财政问题绝对是重要的原因。

海贸这一边的赋税,不会受到陆地上气候、战争等因素的影响,若是能长久运行下去,就算到了两百年之后,也能为大明续命,成为支持大明运转的一个支柱。

……

大明,应天。

皇宫之内一处院落里,冬雪飘落却挡不住朱雄英的热情,只见朱雄英拉弓搭箭瞄准,一气呵成。

嗖!

箭矢穿过层层雪花,正中靶心,不远处观望的内官、宫女们纷纷叫好。

朱雄英今年年方十九,生的剑眉星目俊朗不凡,深得朱元璋的喜爱,虽然小时候朱雄英生过一场病差点连小命都没了,但后来勤于习武,身子一日壮实过一日。

朱雄英身旁还有一青年,比朱雄英矮上半个头,正在费力地拉弓射箭。

嗖!

箭矢飞出去之后,直接射中了箭靶,不过距离箭靶的中心差了好几环。

内官宫女们自然也跟着吆喝、喝彩,青年有些无奈地放下了长弓,道:“这骑射之术,吾远不如兄长,让兄长见笑了。”

朱雄英仰面而笑,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,道:“二弟整日与诗书为伴,练习得太少了,要我说你别整日憋在书房里,多出来走动。”

朱雄英与朱允炆身后的太师椅上,还躺着一少年,那少年眉宇之间与二人有几分相似,他懒洋洋地躺在那儿,怀里还抱着一罐子蜜饯,道:“二哥,大哥说得对你整日不爱动弹怎么行?就该跟大哥学学。”

朱雄英瞥了懒洋洋的三弟朱允熥一眼,道:“你还有脸说你二哥?读书不好好读去抓鸟,习武习到一半去逗猫!”

朱允熥往嘴巴里塞了蜜饯,含糊不清地说道:“大哥文武双全,二哥学富五车,我朱允熥这辈子就想吃吃喝喝,逍遥自在!”

朱雄英差点被朱允熥气笑了,就在这时,朱允炆一本正经地说道:“人各有志,大哥就别说三弟了,不过,大哥你的志向呢?”

朱允炆认真地望着朱雄英,就听朱雄英想也没想,道:“吾欲像舅祖父与姑父那样,领千军万马横扫漠北,马踏高丽,为我大明拓土开疆!”

朱雄英的舅祖父,便是梁国公蓝玉,姑父便是长安侯杨帆,这两位击破鞑靼的消息传来京城后,朱雄英很是兴奋,就连习武的时候都更加来劲,就盼望着有一日,自己能像他们一样,领兵出征。

朱允熥咯咯直笑,道:“大哥这话说得倒像是大将军,可大哥你是未来的皇帝,皇帝怎么能领千军万马出征?那都城怎么办?难道要留给大臣们守着?”

朱雄英挺了挺胸膛,豪情万丈,道:“皇爷爷能扫平天下,建立我大明,我等为何就不行?我前几日从毛大人那里得了一副地图,听说是姑父曾经绘制的,你们知道东洋、西洋那边有多少土地国家么?”

“未来那些都会成为我大明的土地,我要随着舅祖父与姑父他们一起出征!”

朱雄英说得来劲儿,但朱允炆却一言不发,朱雄英推了朱允炆一把,道:“二弟,你还没说你的志向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