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求速死醉剑书生

第三百五十二章 朱皇帝老了,英雄迟暮

朱允炆的嘴巴动了动,轻声说道:“我……没有兄长那样的雄心壮志,只愿能尽我所能,辅佐兄长成就功业,若是能力不足,我愿为姑父帐下一幕僚,足矣。”

朱允熥眨了眨眼,忍不住调侃道:“二哥,未来你可是要封王的,怎么没有半点志向?要不以后二哥与我一起游山玩水可好?”

朱雄英白了朱允熥一眼,道:“老三你少瞎起哄,你二哥想跟着姑父历练不是坏事,但大丈夫长于世间当有大志向,二弟你可懂?”

朱允炆抬起头看向朱雄英,朱雄英的目光明亮、清澈,坦坦荡荡,朱允炆心中暗叹了一口气。

朱雄英聪明、英武,有皇祖父的豪迈,又多了一分仁慈与仁厚,在朱雄英身边,朱允炆永远是被比下去的那个。

朱允炆的母亲曾暗中叮嘱他,要懂得藏锋,不可锋芒毕露,这风头让给朱雄英就好,朱允炆能平平安安,顺遂平安度过此生就好了,那些风光不是他能争的。

朱允炆将母亲的话记在了心底,可他也有抱负与理想,却只能压在心底。

朱允炆压下心中的思绪,笑了笑,说道:“兄长的意思我懂,但我没有那个能力,更没有什么大志向,只有……‘小志向’而已。”

朱雄英拍了拍朱允炆的肩膀,无奈地说道:“好吧,你若真想去帮姑父,这次姑父回京述职,你自去找他就好,姑父不会拒绝的。”

朱允炆点了点头,目光变得深邃,他是朱标几个子嗣里面话最少的,也是心思最重的一个。

洪武二十六年,十二月中旬,应天城外。

大明辽东布政使司布政使,兼大明辽东都司都指挥使杨帆,率领辽东众将抵达应天城,大明亲军都尉府指挥使毛骧、内官总管云奇,以及礼部尚书李原名,亲自在城外相迎。

朱元璋给杨帆的待遇,算得上礼遇有加,杨帆却不敢倨傲,早早下了马车,与三人见礼。

毛骧笑容满面,上下打量杨帆,眼圈泛红,道:“杨大人这一去辽东就是两年,北方朔风寒冷,倒是消瘦了不少。”

他与杨帆是多年的相识,情谊深厚,杨帆笑着说道:“行军打仗哪有不辛苦的?好在鞑靼已经被击破,我大明北方少了一强敌。”

礼部尚书李原名是个传奇人物,这位李大人稳坐礼部尚书的位置数年,愣是没出过半点差错,他与杨帆见礼后,说了两句场面话,然后说道:“杨大人,今日陛下在宫中设宴,为你与梁国公庆功,咱们快进城吧。”

蓝玉先杨帆一步回到京城,击破鞑靼的功劳是两个人一起合作立下的,所以这庆功酒也得等杨帆。

杨帆微微颔首,看向云奇,笑着问道:“云内官,别来无恙,陛下与娘娘的身体如何了?”

云奇笑呵呵地回答道:“陛下娘娘身体不错,自打吕复神医入京后,娘娘的身体大有好转,还说让杨大人赴宴以后去坤宁宫呢。”

杨帆听闻马皇后没事,这才放心,与三人又寒暄了两句,一起入了应天城。

应天虽然是冬日,但依旧人来人往热闹繁华,杨帆望着来往行人,忍不住道:“应天不愧为我大明都城,未来辽阳若是有一半繁华我就满足了。”

毛骧哈哈地笑了,说道:“杨大人,这应天的安宁稳定,离不开你等北方将士戍边,杀敌,所以这应天的繁华也有你们一份功劳。”

杨帆有些诧异,打趣道:“快两年没见,毛大哥竟也学会阿谀奉承了?哈哈哈。”

毛骧摆了摆手,说道:“那怎么能说是阿谀奉承?我说的都是心里话,现在应天的茶楼瓦舍里,讲的都是你跟梁国公破鞑靼的故事!”

一行人行了一个时辰,终于抵达皇宫,卸去兵刃后方才能入内。

行走在皇宫之中,杨帆等人谈笑风生,而走在后面的瞿能、沈炼却有些局促,尤其是沈炼,不断拉扯着衣衫,小声对瞿能道:“瞿兄,你看看我的衣衫如何?有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?”

沈炼从一小小百户,历经数次磨炼提拔,如今已经能坐到皇宫里的庆功宴上,可谓鲤鱼跃龙门。

瞿能闻言歪过头打量沈炼,道:“没什么不妥的,沈兄,你太紧张了,且放松些。”

李景隆脚步轻快,笑着说道:“沈炼,你那身衣衫都快扯了八百遍了,再撕扯下去早晚扯碎了,放心吧,陛下又不是老虎,不吃人。”

沈炼扯出一抹笑容,陛下不是老虎,但是陛下可比老虎厉害千倍、万倍。

沈炼可不敢出任何差池,他好不容易走到了今日,沈家因为沈炼终于有了起色,若是因为小事翻船,沈炼的肠子都要悔青了。

皇宫,奉天殿。

奉天殿在明朝初年,便是举行重大典礼与皇帝接受百官朝贺之所,亦是举行大宴的重要场所。

洪武元年,朱元璋在奉天殿大宴群臣,三品以上的官员升殿,后制定了以后再谨身殿宴请群臣的规矩与礼仪。

不过,洪武二十六年,也就是蓝玉与杨帆北征这一年的五月,由礼部牵头,重新制定了大宴之礼仪。

宴请的活动重新改在了奉天殿举行,所以杨帆等人入宫后,直奔奉天殿。

奉天殿内外,已经坐满了来赴宴的百官,只有三品及三品以上的官员,才能在奉天殿内用宴席。

到了奉天殿外,云奇扯着脖子,喊道:“启禀陛下,长安侯杨帆携辽东都司武官李景隆、瞿能、沈炼至奉天殿!”

等了一会儿,奉天殿内传来一个内官嘹亮的声音:“陛下有旨,准进!”

杨帆深吸一口气,走入了奉天殿内,奉天殿内两侧坐着大明的文武官员。

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这边,杨帆是泰然自若,可瞿能、李景隆、沈炼三人却很是不自在。

就这么到了御前,杨帆率领三人向朱元璋行礼,道:“臣杨帆,参见陛下!”

朱元璋的脸上挂着浓浓的笑意,挥挥手:“都起来吧,一路颠簸辛苦了,先入宴席。”

杨帆抬起头看向朱元璋,才两年不到,朱皇帝更苍老了,好像一下子老了四五岁的样子。

待杨帆四人落座,宴席也正式开始,杨帆与梁国公蓝玉,魏国公徐达,信国公汤和等几位国公同坐一桌。

通过朱皇帝的安排,不难看出朱元璋对杨帆的信任,以及对杨帆的看重。

朱皇帝老了,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,未来朱标继位需要强力的支持者。

杨帆能征善战、文武双全,待朱标继位,杨帆是最强的助力,更可贵的是杨帆还是皇亲国戚,是自家人。

这一桌别看地位尊贵,但都是垂垂老矣之人,手里面的实权基本没了。

朱元璋环视四周,清了清喉咙,群臣的小声议论声瞬间消失,朱皇帝举起酒杯,笑容满面道:“今日的宴席,庆贺我大明征蒙古,灭鞑靼,从此,鞑靼不足为患,我大明北方的威胁,只剩下瓦剌!第一杯酒,咱敬蓝玉、杨帆!”

朱皇帝亲自敬酒,杨帆与蓝玉连忙起身,蓝玉激动地说道:“臣,谢陛下赐酒!”

杨帆亦说道:“臣与梁国公北征,离不开将士们效死命,离不开朝廷鼎力支持。”

第一杯酒下肚,朱皇帝很快又举杯第二杯酒,道:“杨帆说得对,征伐鞑靼,将士们奋勇杀敌,朝中官员也帮了不少忙,这沿途的人都有出力,这第二杯敬所有为平鞑靼出力的功臣!”

连续喝了两杯酒,朱皇帝还要喝下第三杯酒,朱标忍不住轻声劝说,道:“父皇,吕先生叮嘱过,让您切勿多饮酒,这第三杯酒,儿臣来代您喝吧?”

朱元璋的脸色因为酒水的原因微微泛红,闻言他哈哈大笑,道:“咱一生多少刀枪风雪都闯过来了,何惧一杯酒?这第三杯酒,咱与众位爱卿同饮!”

群臣齐齐起身,饮酒,朱元璋三杯酒水下肚,道:“想当年咱领兵东征西讨,好不快活,蓝玉、杨帆,你们就给咱讲讲,征鞑靼时候的事情吧。”

朱皇帝要听,蓝玉与杨帆自然不含糊,讲述起征鞑靼的种种事情,讲到三峰山之战,朱皇帝也忍不住眉头紧锁,为当时的情况感到心惊。

末了,朱元璋道:“今年征伐鞑靼,一举破鞑靼主力,明年还要继续用兵!破瓦剌,瓦剌、鞑靼尽数除去,我大明北方才能安宁!”

群臣一听这话,就明白朱皇帝明年是铁了心要用兵,谨身殿大学士杨伯成站出来,表达了反对道:“陛下,连年用兵国库空虚,百姓负担沉重,臣认为应休养生息,打击瓦剌不急于一时啊。”

杨伯成话音落下,朱元璋却道:“兵贵神速!鞑靼几乎灭亡,若我大明不趁着好机会打击瓦剌,难道要看着瓦剌吞并鞑靼么?”

朱皇帝人老了,但是雄心仍在,他要在将大明的皇位交给朱标前,尽量将威胁全部剪除,瓦剌就是其中之一!

明年是否真的出兵瓦剌,朱元璋没有多做商议,毕竟今日的主题是庆功。

朱元璋已经很久没有喝下这么多酒水,酒水一杯接着一杯,朱标、徐达、汤和等人的劝说,朱皇帝都没听进去。

待下午宴席结束,朱皇帝被搀扶着去了寝宫休息,杨帆也与李景隆等人出了皇宫,他喝得醉醺醺的,不好直接去马皇后的寝宫,只好托云奇捎话,明日再去拜会马皇后。

朱元璋好久没有纵情饮酒,放纵了一下,没想到这一放纵就出了事情!

应天,长安候府。

杨帆入睡后不知过了多久,有人敲门,急迫地喊道:“大人!大人!大人快醒来!”

杨帆迷迷糊糊地起身,听了一会儿发现是纪纲的声音,杨帆没好气地道:“听见了,别敲了!”

他一肚子的起床气,打开门后,纪纲道:“大人,宫里面传来消息,陛下病了!”

什么?

杨帆的困意瞬间消失,一个恐怖的念头浮上心头,他一把拉住了纪纲,道:“陛下的病情怎么样?有没有……有没有性命之危?”

朱皇帝老了,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,笼罩着、庇护着大明王朝,庇护着这棵大树下的人。

杨帆、朱标以及千千万万的人,都习惯了有朱元璋的日子,可若是有一日朱元璋倒下去,那就是天翻地覆!

纪纲当然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,他咽了一口唾沫,道:“只知道陛下喝了酒之后睡下,之后一直睡到很晚,怎么叫都叫不醒,全身发热的厉害,更多的就不知道了。”

杨帆松开纪纲往屋子里面跑去,穿戴衣衫,一边穿一边道:“去,将九江他们都叫醒,还有,吕先生去皇宫了么?”

纪纲跑到一半停下,道:“去了,吕神医连夜入宫,现在还不知诊断结果。”

朱元璋生病的消息不胫而走,安静的应天城的夜晚被打破,凡是得到消息的人家,都无心再睡。

朱皇帝年纪大了,这么大年纪的人喝了酒生了病,搞不好就有性命之危,朱皇帝走了的话,朝中就要天翻地覆。

朱标继位,与朱标交好追随朱标多年的官员自然会有调动,洪武一朝的旧臣,也会面临洗牌的局面,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。

朱标再仁厚也会任命他欣赏、信任的人上来,这与朱标的品行无关,是人之常情。

有心思活泛的人已经开始活动,探听更加准确的消息,杨帆则连夜领着李景隆等人在短暂商议后,暂时留在长安侯府,同时,让纪纲继续打探消息,关注应天城内的各方动静,焦急地等待着清晨的到来。

长安候府,议事厅。

李景隆背着手来回走动,神情很是焦急,道:“我们真的要在这里等着?不去拜会太子殿下?或着去拜会皇后娘娘?再不济去魏国公府邸打听一下也行啊。”

杨帆看了一眼李景隆,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道:“九江,不可胡闹,陛下生病京城人心不稳,我们本就是武将还是边关的守将,这时候多少眼睛盯着我们你不知道?”

“我们这时候去见太子殿下,陛下知道了会怎么想?若是被有心人知晓大做文章,太子殿下与我们都会陷入被动!”

至于魏国公府,以杨帆对徐达的了解,那位聪明了一辈子的老臣根本不会与他们相见,还会劝他们好好地待着别乱折腾。

瞿能与沈炼二人互相看了一眼,瞿能轻声说道:“大人,若陛下有个……有个不测,我们怎么办?”

朱元璋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,擎天白玉柱,有他在,大明的牛鬼蛇神会隐藏起来,若是朱元璋没扛住这场病痛,那大明朝的天,便真的要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