芳明1128西洋湖边

第363章 开封解围

靖康元年正月下旬,寒风如刀,吹在开封城墙上,杀气弥漫。各地的勤王援军终于汇集而至,宋军城下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起来。

首先到达的是马忠所率领的京西募兵。他们是一支匆匆集结的民间义勇军,多是各地民间好汉组成,带着一腔抗敌之血,浑身上下透着不服金人压迫的怒火。马忠抵达开封时,金军也恰在顺天门外布阵,气焰嚣张地列出队形,似乎在挑衅城中的宋人。马忠望着敌军,眼中露出寒光,厉声道:「弟兄们,这些敌贼在我大宋土地上烧杀掳掠,视我百姓如草芥。今日,且让他们看看咱们的血性!」

募兵中各地的义勇闻言,皆是义愤填膺,纷纷吼出誓言。马忠一声令下,这支义勇军如狼似虎地冲向金军阵列。初一接战,金军因轻敌未做防备,被突如其来的冲击打了个措手不及。募兵虽不似正规军训练有素,但人人眼中带有死志,几乎是不顾一切地向金兵杀去。金兵稍一退缩,募兵们便猛扑上去,虽兵刃未及人,但气势已压倒敌军。然而,这些募兵终究新组,尚未经历生死考验,不久便在金军的强劲反扑下逐渐溃散。然而,他们的拼死一搏还是让金军感受到顽强抵抗的压力,许多金兵负伤,狼狈不堪地退至阵后。

不久后,京东巡检使范琼率领的一万骑兵终于赶到。范琼将士们自从踏上开封路,便目睹沿途的尸骨与废墟,对金人的憎恨早已埋在心中。范琼将队伍一分为二,一队突袭金军侧翼,另一队则隐蔽迂回至金军后方,一声喊杀,骑兵如风卷残云般席卷而来,击破了金军外围防线,逼得金军仓促应战。

几天之后,号称宋朝西军中最强劲的援军也抵达了。由河北、河东路制置使种师道率领的泾原、秦凤七万大军浩浩荡荡,旌旗蔽日。这支部队虽远道而来,士气却丝毫不减,沿路更是虚张声势,鼓吹「种少保领百万大军前来勤王」,以振奋京城士气。种师道骑在马上,手持马鞭,指向远处的金军阵营,沉声道:「金贼敢犯大宋天子之城,焉能容他们安然无恙?今日,我们便让他们知道,宋人绝不懦弱!」

种师道一声令下,西军分列队形,威严雄壮,阵中战鼓雷动,如山岳轰鸣,声势震天。西军乃是边疆精锐,士兵皆经过严格训练,手持长枪大戟,步履整齐,目光如炬。西军士卒列阵齐整,丝毫不惧金兵威势,前排弓箭手蓄势待发,待种师道一声令下,万箭齐发,瞬间让金军阵前死伤无数。

西军如同一道不可撼动的铁壁,配合募兵和京东骑兵,步步逼近,将金军的进攻压力逐步抵消。这一刻,城中的守军和百姓第一次看见,宋朝并非无人可战。开封城墙上,不少百姓振臂欢呼,守城的禁军也士气大增,甚至有人涕泪纵横,感慨终于盼到了援军。

而金军将领听闻「百万大军勤王」之言,不禁面色微变,心中虽知对方夸大其词,却也不得不防。此时,金军帅帐内,镶蓝旗主完颜斜也皱眉,正色道:「看来宋军倾尽全国之力,要与我们决一死战。」金军主帅完颜宗望沉吟片刻,目光阴沉,挥手下令暂时撤兵孟阳,准备重整策略。

北风呼啸,开封城内外沉浸在来之不易的短暂安宁中,各路勤王大军抵达带来的振奋尚未消散,开封城的军民百姓热泪盈眶地见证着宋军的壮盛气势。金军在完颜宗望的指挥下缓缓北撤,李纲与诸将的统筹部署终于让开封的防线稳如泰山。城中的百姓眼看守城大军节节有望,不少人上城观望,甚至自发带着粥饭、水果来慰劳守军,一片军民同心的热烈气氛让人感到些许温暖。

李纲站在城头,目光坚毅而冷峻,他知道胜利来之不易,这一刻更不可懈怠。他亲自出城,会见各路援军将领,逐一安抚他们的辛劳并商议防御策略,务求在金军回援之前确保京师稳固。诸将皆被李纲的坚韧和胆识所激励,纷纷表示听从指挥,愿意赴汤蹈火。李纲深知,开封城得以保全,不仅因为各路援军的到来,还在于士气的高涨——百姓与士卒同仇敌忾,早已生死置之度外。

种师道,这位威名赫赫的老将军,心知此刻是开封保卫战的关键。他明白,必须让朝野军心都坚守到底,方能支撑这岌岌可危的防线。为了稳住京城士气,种师道派出麾下最勇猛的勇士出城突袭,目的明确,就是要生擒几名金兵以佐证敌人的疲弱。

勇士们悄然潜行出城,凭借深厚的武艺与不屈的胆量,成功抓获三名金兵。将二人就地斩首后,军士开膛破肚,惊讶地发现这些金兵腹中居然只有黑豆和稻壳。种师道当即命人将这一发现呈报朝堂,他亲自上殿,指着金兵的内脏,对赵桓和朝中诸臣说道:「陛下请看,金

军长驱而来,行军已久,粮草补给不足,腹中只剩黑豆稻壳。若是此时坚守待援,待其人困马乏,士气崩溃,则我军自能反攻!」

赵桓目睹此情此景,耳听忠臣言之凿凿,忽然间觉得胸中豪情涌动,仿佛一改往日的软弱与犹豫,变得满腔热血,拍案而起道:「既然敌人已是穷途末路,朕岂能坐视不战!若不趁此良机,将金贼驱逐出中原,如何对得起祖宗江山!」

种师道与朝中主战派大臣相顾一笑,心中皆有些安慰,赵桓的这一番豪言壮语,虽然来得有些迟,但终归是令朝中上下稍感振奋。然而,种师道知道,若要取胜,单凭豪言是不够的。仅凭士气高涨,未有周密的战略和统一的指挥,也不过是无头苍蝇,难以真正击退强敌。

然而,正当种师道打算借机提出将各路援军和京师禁军合并一体,以便统一指挥、步步为营时,赵桓却一脸犹疑地挥手制止了他。赵桓道:「种少保,不是朕不信任诸将,只是祖宗家法摆在此处。先帝祖训,不得将勤王援军与京师禁军一并统领,以防独掌兵权者权势过盛,难以节制。」

种师道闻言,心下无奈,心知赵桓一心维护祖宗家法,忌惮大将功高震主之事。他深知此举可能贻误战机,但赵桓的心结非一时可以打破。于是,只得抱拳请命道:「臣谨遵陛下旨意,然臣请愿以一己之力,率军出击,配合城中防御,望陛下成全!」

赵桓沉思片刻,终于勉强点头应允,随即召来几位主战派将领,商讨一场对金军的突袭计划。然而赵桓依旧心怀顾忌,出发前刻意限制了突击军的人数,仅准许出击一万人,以试探性攻击为主。

但种师道心知这不过是杯水车薪,若无法迅速整合力量,终究难以维系胜局。然而赵桓的种种犹疑,使得他的统筹之策无法全面展开。眼前的战机已逐渐转瞬即逝,而赵桓似乎沉浸在一场似有若无的胜利憧憬中,丝毫未意识到战争的深层危机。